《庄有恭赏鹅》砚 年代:清代 《庄有恭赏鹅》砚 拓片 年代:清代
此砚选用上乘老坑石料制成,质细腻、温润,石色青中泛紫。砚长17.8厘米、宽12.2厘米、厚1.8厘米。有微尘青花、鹅毛氄青花、蕉叶白、鱼脑冻、银线等石品。长方形素池,砚唇刻回纹边饰,刻工精致。砚背雕刻王羲之赏鹅图案,人物形态栩栩如生。画面上的王羲之手拿扇子,悠然自得地观赏着水边之鹅。两鹅一蹲一站,站鹅亲热地望着其主人,惟妙惟肖。这类图案常用于砚台以及一些文具上,其意在赞人书法洒脱。此典出自《晋书·王羲之传》:“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市(买)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据说,王羲之笼鹅归家后,常于水中观游鹅,从鹅掌拨清波中悟出了书法运笔之神韵,从而使其书法得以出神入化,流畅潇洒,因此,世人便以该图来祝颂亲朋之书法能与书圣王羲之相提并论。砚配原装精致的紫檀木匣,砚匣盖上刻行草“听雨楼诗砚”。落款“番山庄有恭”,钤“滋圃”方印。 庄有恭,字容可,号滋圃,番禺(今广州市黄埔区文冲村)人,祖籍福建晋江,其父辈始定居于番禺。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卒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四年(1739年)状元,曾为江苏、湖北、福建、浙江等省巡抚。庄有恭“誓以清勤自励”,鉴于辖区内民多病疫,便带头捐助,使百姓渡过难关。他重视水利建设,把兴修海塘作为中心事务来抓,江浙地区很多海塘建设都留下了它的足印。庄有恭死后,人们为怀念他,将他葬于今文冲村的飞鹅岭上。清著名学者钱大昕在庄氏的墓铭中盛赞其治水功绩。 清康、乾时期砚台的实用性与赏玩性已经融而为一,砚雕艺术大多体现出浓厚的文人品味。这方“听雨楼诗砚”属典故砚,是一方根据历史传说故事所雕刻的砚台,所雕赏鹅图案意趣盎然,具有极浓的文人品味,是砚台实用与赏玩相结合的典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