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方粤海楼平板》砚(正面) 年代:清代 《胡方粤海楼平板》砚(背面) 年代:清代
此砚选用老坑上品石材为料,色青灰微带紫蓝,质地细腻娇嫩、致密、坚实。砚长10厘米,宽6.7厘米,厚2.4厘米,有金线、青花、玫瑰紫、蕉叶白等石品,是老坑石材中的上等佳品,其呵之即泽,研试如磨玉,石品花纹精彩,故制砚者将其作板形,不雕不琢,全不点缀,是典型的玩砚。砚背刻行书铭“粤海楼砚”,署款“胡方”,下钤“胡方之印”一枚。 胡方,字大灵,号信天翁,广东新会棠下金竹冈人,人称金竹先生。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卒于雍正五年(1727年)。其十二岁参加童子试,考官李涂梅看了他的文章后,叹为奇才,欲将其推荐给广东提学使,但当李考官与胡方面谈时,胡却显露出不屑的表情,总督吴兴祚闻知,派员访他,胡氏也避而不见。胡方一生不乐仕进,潜心钻研学问,埋头注书,曾注《周易》六卷、《四子书》十卷、《庄子》四卷以及《左传》、《国语》等史著古文。他字斟句酌,补上前人未说及的义理,并作考订批注。广东学政惠士奇羡胡方才学,上疏推荐,也被他推辞。后惠士奇把胡方的作品收入了《岭南文选》。胡方有《鸿桷堂诗文集》四卷行世。 端砚在康熙至乾隆期间,由于社会经济逐步复苏,使它与其它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砚石的雕刻技艺,石品花纹的品评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突破,甚至连配制木匣的装潢也越来越讲究,有的砚匣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该砚的砚匣在选材上十分讲究,采用高档的紫檀木料雕琢而成,雕工精细,砚匣与砚的间隙恰当,不紧不松,与这方质纯无暇,大巧不雕的砚十分相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