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溶白学斋》砚(正面) 年代:清代 《曹溶白学斋》砚(背面) 年代:清代
此砚选用老坑优质石材雕制,石质纯净,嫩而不滑,色青灰中紫蓝而偏蓝。砚长16.5厘米,宽10.4厘米,厚1.6厘米。有鱼脑冻、火捺、青花、金银线石品等。砚面平滑,砚唇边线清晰。砚背图案上半部雕刻太阳、祥云等,下半部则雕刻山崖松树、灵芝仙草,松荫下,一长者手指高远处,一男子跪地接受长者祝愿,一派悠悠期盼的祥和气氛。此砚配有精致的紫檀木匣,匣盖上刻“宋公作曼中,宝用尊彝”铭文,“宋公”应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宋国是周武王封商王纣之庶子微子启而建立,为周朝十二诸侯之一,爵级是公,因而国君成为公。“尊”和“彝”为铜质礼器,既是单个器名,又都是礼器的总名,两者经常连称,以强调礼器的高贵。此砚上款“宋曼仲尊彝文”,下款“白学斋珍藏”。 白学斋为曹溶的书斋。曹溶,字秋岳、洁躬,号白学先生、倦圃,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明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御史。曹溶在清顺治被初授原官,后累迁户部侍郎、广东右布政使。 曹溶工诗词,精鉴别,富收藏,亦能书。著有《静惕堂诗词集》,撰有《崇祯五十宰相传》、《金石表》、《明人小传》等。 此砚石质细腻润泽,石品美丽动人,让人抚之叫绝。其不但石质一流,且构图风格讲究,雕工精细入微,砚匣为紫檀木所制,让匣与砚、画与铭交相辉映,砚上铭文耐人寻味,书法醇厚苍雄,为砚增色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