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兆元琴式》砚(正面) 年代:明代 《费兆元琴式》砚(背面) 年代:明代
此砚为老坑石材所雕,色紫中夹青灰,石性温润,细腻嫩滑,砚堂有火捺,蕉叶白、碎冻,朱砂斑等石品花纹。砚高19厘米,宽11.3厘米,厚2.2厘米。砚面雕七弦落地,弦两侧各雕一对龙,线条行云流水,奔放自然。砚呈琴形,美观且具内涵。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有三千多年历史,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是中国古代地位最高的乐器,被称为“国乐之父”,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由于文人将其视为高雅的代表,历代砚匠便按琴的轮廓雕制出琴形砚。砚背雕刻圆形“五岳真形图”。至于此图的形象表明什么,历史上各有说法。有说五岳真形图是代表“五行”演化而来的五个方位和五种物化,东岳图表示“木”,西岳图表示“金”,南岳图表示“火”,北岳图表示“水”,中岳图表示“土”。也有说此图是“四象”和土神的形象表示,东岳图绘的是青龙,西岳图绘的是白虎,南岳图绘的是朱雀,北岳图绘的是玄武(龟蛇),中岳图绘的是庙内住的土神。五岳真形图历一千多年不衰,是因为人们对五岳的崇拜,古代封建帝王视五岳为王者祥瑞而尊崇祭祀。多个朝代的皇帝都对五岳进行过加封,唐封为王,宋元封为帝,明加封为神。道教创立后,更将五岳神话化,称五岳为神仙居住之地,所以,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五岳图”意在祝颂国家统一,基业大盛,运祚昌达。 此砚侧壁有白文楷书铭:“濡笔溦吟,如对素琴,弦外有音,净洗余心,邈然月白而江深”。铭者署款“西吴费兆元书”,钤篆书“费兆元”印。 费兆元,明万历二十三年乙未科(1595年)第二甲进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任荆州知府,清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刑部侍郎任上。 此砚刀法考究,刻画精细,线条明快,制作精良,集靓石、书法、雕刻于一身,并配有精致的红木天地砚匣,是一方实用、鉴赏两宜的经典佳作。用之研磨翰墨,似乎能感觉到它的弦外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