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用过的端砚,有的本身就十分名贵,如苏东坡的“从星砚”、“百一砚”。有的砚虽非珍贵,如岳飞的砚就比较一般,然而“物以主显”,因名人用过而显得身价百倍。 本文要向读者介绍的是我国历史上几位名人热爱端砚的轶事及他们所用过的名砚。 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南宫),字无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其书法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齐名。米芾不仅在书法的实践和理论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砚石也很有研究,曾写下《砚史》一书,详细分析了端砚和歙砚的特点,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同时,他在《砚史》中还向读者介绍了历代砚石的制作样式。这本书一直流传至今。今天读来仍觉很有参考价值。米芾不愧是个砚石研究专家。 米芾爱砚几达狂颠地步。他做书学博士的时候,有一天,宋神宗与蔡京在艮岳这个地方谈论书法,宋神宗召米芾来,令他“书一大屏”,并指定要用御案上的端砚。米芾接过文房四宝,一挥而就,字字如珠玑,获得满堂喝彩。米芾趁机捧着端砚,跪着对宋神宗请求说:“皇上,这砚您已经赐给臣用过了,现在不能够忍受再进御还给皇上吧……”宋神宗听后,哈哈大笑,随后便将这块珍贵的端砚作为奖赏赐给了米芾。米芾捧着端砚,高兴万分,手舞足蹈,“余墨沾渍袍袖”也在所不惜。宋神宗见状,对蔡京说:“颠名不虚得也。”米芾的“颠态”显出他对端砚的无比钟爱之情。 明人笔记,叙述了米芾与苏东坡一段轶事:据说米芾有方端砚,苏东坡借来欣赏,到手之后,苏东坡就立遗嘱,要后人把这方砚来殉葬。米芾急了,立即写信给苏东坡将端砚索回。听说米芾写给苏东坡的信函真迹仍在人世。 米、苏两人爱砚如痴。上述轶事,可见一斑。 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所用的砚石也是端州所产。他将这方端砚命名为“玉带生”。笔者从《西清砚谱》里看过此砚照片,果然是方造型独特的端砚。其砚呈紫色,中间有纹如玉带。据史籍记载,文天祥对这方端砚十分珍爱,在砚上刻上“玉带生”砚名,还亲赋《带生铭》镌于砚背:“紫之衣兮绵绵,玉之带兮卷卷,中之藏兮囷囷,外之泽兮日宣。于乎!磨尔心之坚兮,奉吾文之传兮。”这砚铭对端砚的外表、质地、用途等极尽赞美之词。 文天祥用过的这方“玉带生”端砚,后世人自然视之如宝。他殉国后,这方端砚被南宋诗人谢翱收藏。谢翱曾率乡兵投入文天祥部合作作战,担任咨议参军职务,因抗元失败,后改名换性,到处逃亡。他得知文天祥殉难,悲痛异常,作《登西台恸哭记》以显彰文天祥抗元报国的崇高民族气节。 “玉带生”砚后来不知怎样离开谢家在世上辗转流传。到了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著名的文学家朱彝尊往苏州游览,到博闻善画的诗人宋荦(其时,宋正上任苏州巡抚)那里作客。朱无意之中从宋的书桌上看见了“玉带生”砚。朱大喜,当即以硬黄纸摹上文天祥所作的《玉带生铭》的铭辞,他自己则作了首《玉带生歌》,并有小序:玉带生,文信国(天祥)所遗砚也。予见之吴下,既摹其铭而装池之,且为之歌曰:“带生,吾语汝,汝产自端州,汝来自横浦……”。 在此之前,南宋将领张宪亦有《玉带生歌序》:“玉带生,端人也,事文山丞相为文墨宾,与同馆谢先生翱友善。”歌序也陈述了文天祥所用的砚台就是“端溪名砚”。张宪还将“玉带生”拟人为文天祥的侍从呢! 清代两个名人所用过的端砚也值得一提。一方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端砚。此砚目前仍在世上,据我国近代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的外甥、上海竹雕名家徐考穆先生透露,林则徐的端砚现藏李宇趋家中,该砚曾由著名花鸟画家唐云及徐考穆过目、查证。徐考穆还为该砚镌刻题记:“砚为清代文忠公(则徐)遗物,石为端溪上品。原有铭跋,遭人磨毁,将运出国被阻留而流落羊城,为赵品三同志收藏。辛丑夏赠王世英同志,同年冬世英转赠余于北京。壬寅春李宇趋记于沪上大石斋。”林则徐砚原有的铭跋究竟写些什么,可惜已“遭人磨毁”而难以稽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