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端砚,发展需扶持 ——试谈政府在端砚文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黄小红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领导为发展端砚文化作了大量工作。历届有朱德、郭沫若、陈毅、江泽民、杨尚昆、华国锋、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叶选平等国家领导人到肇庆视察和指导端砚事业,历届地方政府通过促进端砚文化交流,加强端砚资源保护以及砚石开采、制作管理,规范端砚市场管理,注重端砚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打造端砚文化品牌,推进端砚文化发展,取得累累硕果。为进一步提升砚文化价值,不断擦亮肇庆“中国砚都”品牌,本文在回顾基础上,期望作进一步探讨。
一、推介端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端砚是四大名砚之首,国家、省、市领导人曾把端砚作为对外交流的高级礼品,使之扮演促进文化交流角色,也提高了端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把《周总理诗词砚》等多方精品端砚作为访日高级礼品,在日本掀起了“中国端砚热”。促进了中日友好关系发展,也促进了端砚对外文化交流。日本方面除派出电视台摄制组到肇庆拍摄《中国端砚》外,还多次邀请端砚权威人士刘演良、黎铿赴日本作学术交流及讲学,举办端砚展。 1997年,香港回归,肇庆市把《七星迎珠砚》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2003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把《南粤花开砚》赠送给21位洋顾问。2006年,中共广东省委把《盛世龙腾砚》送给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金正日。2008年,《龙迎奥运砚》和《华夏风韵砚》被北京奥组委确认为北京奥运会贵宾礼品砚。端砚还被相继定为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特许商品。当今端砚已成为肇庆与兄弟省、市(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礼品。 进入信息时代,古老的端砚也搭上了网络快车。为顺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2000年肇庆市端州区地方志办公室将该办1999年制成的多媒体《端砚志》光盘内容制成网页,建起端砚网。端砚网是丰富多彩的端砚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现代网络技术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参与到与现代文明有关的社会文化之中。通过端砚网,可进一步提高端砚的知名度和联通信息,让端砚直接走向全世界。端砚网倡导端砚商务文化,并得到政府各级领导以及电信部门的全力支持。在市、区两级政府的主持下,是年4月举办了端砚网上交易会,端砚网上交易会开幕式隆重而热烈,并实行网上实时转播。省政府办公室主任,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有关领导,省、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人民日报》作了专题报道,称赞端砚网上交易会是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端砚从此走入电子商务时代。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肇庆市委、肇庆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端砚文化纳入文化名市建设和城市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实施多项政策和措施,打造端砚特色文化品牌。包括打造六个 “一”,即一个砚都、一个工艺美术乡、一条端砚文化村、一条端砚文化街、一个砚洲岛休闲区和一个砚坑紫云谷景区;两个“二”, 即两个馆(端砚陈列馆、中国端砚展览馆)和举办两个会(端砚文化研讨会、端砚展销会);创办三个组织,即肇庆市端砚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肇庆市端砚协会和中国端砚鉴定委员会;建立四个基地,即端砚文化传播、端砚产品生产销售、端砚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端砚科普教育旅游四大基地;实施五大战略,即体制创新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市场创新战略、文化经济战略和品牌保护战略:组织创作广播、电视、小说、散文、诗词歌赋、戏剧、歌舞等七大文学艺术作品;实施八大工程(端砚名片工程、砚节文化工程、砚石资源保护工程、端砚文化特色产业集聚园建设工程、人才培养工程、诚信经营工程、历史文化传承工程、端砚文化宣传推广工程)。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在实施过程中,真正做到党委重视,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带领和指导各有关部门联合行动,企业和端砚协会积极参与,使全国唯一的“中国砚都”美誉实至名归,落户在肇庆,端砚文化各项工作也屡创佳绩。 (一)端砚展览 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向世人展示优秀端砚作品的平台,肇庆市于2000和2004年先后建起了端砚陈列馆和中国端砚展览馆。其中2000年由肇庆市博物馆具体筹办的《端砚春秋》陈列作为我国第一个展示端砚发展史和古今端砚为主题的专题陈列成功开放,填补了端砚史上的空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省博物馆专家评价它是广东省内优秀的博物馆基本陈列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鎔基、李长春、张德江、尉建行、陈慕华和港澳人士、外国友人以及数十万观众慕名前来参观,为宣传肇庆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誉为“肇庆名片”、“文化的桥梁,友谊的纽带”。两馆建成后,又得到政府支持,不断完善和充实。 (二)端砚文化节 由政府主办,肇庆市端砚协会承办的端砚文化节,既畅通端砚市场的渠道,促进端砚艺人之间的艺术交流,也为端砚爱好者提供了观赏端砚的平台,促进了端砚事业的发展。其中作为“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内容之一的“2004年肇庆•中国端砚文化节”于10月在端州区举行。这次端砚文化节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肇庆市委、肇庆市人民政府主办,肇庆市委宣传部、端州区委、端州区人民政府以及市文化局、市旅游发展局承办。文化节期间进行“金奖端砚”、“十大端砚制作名师”、“十大端砚贡献成就”和“最具端州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等评选活动。同时,通过端砚历史文化展览、全国名砚展览、端砚精品拍卖会、“中国砚魂”文艺晚会、端砚文化知识竞赛、会徽征集和制作宣传片、文房四宝展销一条街、征集端砚文学作品和端砚书画作品以及“以砚会友、以友招商”经贸洽谈会等活动的举办,全面展示端砚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悉心打造端砚文化品牌,推动肇庆文化和经济发展。 (三)创办端砚文化村 2003年1月2日,市、区有关领导,市区有关部门领导,黄岗镇主要领导及黄冈一村委会、白石村村小组成员在白石村召开端砚文化村建设项目论证会,项目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认可。同年6月18日,端砚文化村举行盛大的奠基仪式。同年投资1300多万元的中国端砚文化村端砚展览馆建设工程正式动工兴建,是年建成使用,并利用展览馆作为平台,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端砚文化节、端砚展销等多项大型活动。 2006年,在市、区政府指导下,端砚文化村被开辟为旅游景点。有关部门聘请了上海专家进行设计策划,建设了一条白石村端砚文化旅游路线,供游客进村参观游览和购买端砚,探究砚乡千年文化。把端砚文化与旅游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产业基地的旅游效应,提升了端砚的品位和价值。今端砚文化村已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省授予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省旅游特色村、省第一批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获“肇庆市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称号。 (四)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宣传、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运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端砚文化,打造端砚文化品牌。1988年1月,由上海科教影制片厂执拍的《文房四宝》系列片《端砚》在肇庆开拍。1998年1月,中央电视台委托河北电视台拍摄的系列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摄影队在肇庆开镜。2004年7月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走进中国砚都在白石村摄制。同年7月28日,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与地方政府在牌坊广场联合举办走进中国砚都大型文艺晚会,蒋大为等著名演员均作了精彩表演。2010年,肇庆电视台创办《中国砚都大观园》节目。 在政府指导和支持下,2006年端砚入选《文房四宝》特种邮票工作。使千年端砚首次登上国家名片。以端砚为题材的各种文艺和文学作品百花齐放,舞蹈《砚之灵》荣获广东省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比赛金奖;《砚都,世界为你喝彩》于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栏目播出;《端砚赋》等诗词歌赋,《宝砚庄》、《紫云》等小说,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端州区近年还创办了《砚都文艺》期刊。 (五)举办砚文化研讨会 2001年,肇庆炎黄文化研究会召开端砚文化学术研讨会,黎铿、刘演良等撰文参会。研讨会从不同角度阐述端砚文化内涵,并从保护资源,规范市场,提高工艺水平等方面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肇庆炎黄文化研究会还将论文编成论文集《踏天磨刀割紫云》。其后,市端砚协会也组织举办端砚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9年5月,在“中国砚都”肇庆举行首届中华砚文化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由肇庆市人民政府、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省社科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肇庆学院、市社科联承办,端州区人民政府、市文广新局、市端砚协会、广东省砚文化研究基地协办。中国移动肇庆分公司支持。国内外2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传承、创新、合作、发展”的主题,共同探索、研讨中华砚文化。
二、保护资源,规范行业管理 为加强对端砚行业的指导,2001年10月,肇庆市委、市政府成立肇庆市端砚业发展指导委员会(2006年6月改称肇庆市端砚及工艺美术业指导委员会)。端砚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谋划指导端砚文化的硬件建设和端砚文化产品的创作,充分挖掘端砚文化资源,建设体现端砚开采、制作、销售,集休闲、娱乐、教育、购物、旅游为一体端砚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展示端砚文化的端砚博物馆,建设我国砚文化旅游基地,提高端砚文化品味和壮大端砚经济规模。 在肇庆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肇庆市端砚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的直接指导下,2001年12月30日,肇庆市端砚协会在肇庆皇朝酒店正式成立。协会的成立使一盆散沙般的端砚界有了一个自已的组织。端砚协会是端砚文化爱好者的自愿组织、社会团体。宗旨是团结端砚行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推动端砚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活动有组织端砚文化节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建设端砚文化村;研究制订《端砚业发展纲要》,推动肇庆市端砚业繁荣发展;通过出版刊物和举办活动,提高端砚知名度和肇庆的知名度;开展“中国砚都”、“省石”的申报工作。 (一)端砚资源管理 2000年市政府为保护资源,合理开发而决定停采所有砚坑。市政府还实施了砚石资源保护工程,严禁乱采滥挖,对砚石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特别是重点保护好老坑。在肇庆市端砚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的直接指导下,肇庆市端砚协会配合市国土部门,保护珍贵稀有的砚石资源。 (二)规范市场管理 为配合政府加强对端砚资源及经营的管理,端砚协会成立了“中国端砚鉴定委员会”,开展鉴定端砚,发放中国端砚鉴定证书工作,维护端砚声誉。2006年9月1日,《广东省地方标准—端砚》正式公布实施,端砚产品进入市场有了统一标准。
三、工艺人才培养 市、区政府十分注重端砚人才的发掘、培养和保护。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的评职称、评名师工作,使端砚人才评定工作走向常规化。据2008年统计,端砚人才当中,拥有职称或称号的有116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黎铿、张庆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程文)、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5人(刘演良、陈洪新、刘金兰、梁树彬、李祖彬),肇庆市制砚名师16人。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8人,工艺美术师职称50人,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13人,工艺美术员职称4人。2007年全国轻工产业劳动模范先进个人1人(梁金凌)。一大批中青年制砚名师,民间艺人脱颖而出,形成端砚发展的人才宝库。 2009年,广东省砚文化研究基地在肇庆成立,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砚文化研究与端砚艺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四、政府的政策导向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肇庆市按照全省文化大省建设会议的部署,将挖掘发展端砚文化作为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内容,打造端砚文化品牌,发展端砚文化产业,弘扬端砚文化精神,成立了端砚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在2003年召开的广东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上,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把端砚文化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容之一。2003年10月,张德江到肇庆了解端砚的生产情况,指示一定要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作用,做大做强端砚文化产业。为此,肇庆市委、市政府把端砚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到建设文化名市和旅游强市计划中。2004年中共肇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端砚发展规划,决定在3年内打造端砚文化传播、端砚产品生产销售、端砚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端砚科普教育旅游等四大基地。此外还制定和实施五大战略和八大工程。其中五大战略有体制创新战略,改革端砚的管理体制;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和合理利用砚石资源,实现端砚业的可持续发展;市场创新战略,进一步改进、提高制砚工艺水平,面向市场,开发独特的工艺品、纪念品;文化经济战略,以端砚为载体发展、挖掘肇庆的历史文化,以端砚业推进旅游业,以旅游业带旺端砚业;品牌保护战略,与《WTO原产地规划协议》接轨,提高端砚原产地域产品的知名度、质量信誉和无形资产价值,维护端砚的高品质形象。黄岗镇政府也具体制定了端砚业发展和保护规划纲要。由于政府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使产业群不断壮大,引进了民营企业家总投资2000万元兴建“中国端砚文化村”。 上级政府也大力支持端砚文化产业发展,正式公布实施《广东省地方标准—端砚》。粤发改资[2008]729号文《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十项工程项目的通知》,把《中国砚都(肇庆)端砚文化特色产业集聚园》列入现代服务业工程项目中(被列为广东省文化产业重大项目)。 这些政策措施显示,政府对端砚文化产业引导和扶持的途径,主要是政策。实践也证明了推动端砚文化发展,应在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的培育、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几个方面,重点要为端砚文化企业搭建投资融资、展示交易、信息交流、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只有激发全社会参与端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文化创造力,才能形成有利于端砚文化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肇庆市发掘弘扬端砚文化的努力已渐见成效。如何使端砚品牌效应变为集聚效应,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品牌,推动端砚特色文化产业成为肇庆新的支柱产业?实践证明,只有继续实施“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和协会参与” 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端砚文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在肇庆建设以砚村、砚坑、砚岛为主体的“中国砚都(肇庆)端砚文化特色产业集聚园”,以端州区为主,在建立基地、做强做大砚文化方面做文章,才能将“中国砚都”打造成为一个“国字号”砚文化研发、交流、培训、旅游“四大基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端砚特色文化,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以改革为动力,实施体制创新战略 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端砚业发展的指导,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端砚行业管理体制。政府需从“办文化”向“管文化”逐步转变。可通过文化招商引资,引进社会和民间资本,推进端砚文化产业的发展。肇庆在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推介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会上香港国际交流中心成功签下了砚洲岛景区的香港总代理合同;白石村现场揽得德业基集团4.5亿元的投资,就是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以文化引进企业的成功例子。 (二)可持续发展端砚特色文化 端砚资源是国家的财富,从长远和全局看,发展应当是可持续性的,应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市政府或有关部门,可依据国家《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重申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端砚资源开采权收归国家统一管理,由政府委托一个权威的机构,赋予它管理、协调、指导端砚开采的权力,控制砚石开采量,发证开采,规范开采坑场和开采工艺。以政府名义制订保护砚石资源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健全砚石资源的保护制度。通过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强监管,惩治盗采砚石的不法分子,由此实现端砚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祖先遗留下来的民间传统工艺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实现端砚产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如何实现科技力量与文化品牌的有机融合?端州区已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端州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在广东省科协、肇庆市科协指导下,端州区区科协自2010年10月起开展端砚“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筹建工作。2011年10月9日,以“肇庆端砚研究所”为依托建立“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获得省科协批准。最近,由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谢先德领衔的端砚行业“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在端州正式挂牌成立。以谢先德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辅亚教授、王春云博士等专家作为技术团队。工作站将通过端砚企业联合有关高校院所、科研单位等,建立端砚产业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实施“端砚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项目,整合资源,多学科结合,为端砚产业发展服务;通过对端砚历史文化和矿物材质、结构构造和工艺性质,特别是历史文化中科学疑难问题的研究和对其他名砚的比较研究,推出一系列新的设计方案及其作品,以此带动端砚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提升文化品位;将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开发相应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利用砚石的边角料做成精美的摆件、玩件、挂件、饰件,不断增加砚石的附加值。 端砚“发墨为上”、“贮水不耗”、“温润如玉”等的特点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端砚中各种矿物的主成分与次成分的含量及作用是什么?如何对端砚品质和坑口作出科学客观的鉴定及评判?端砚产业的发展之路如何科学规划?种种科学问题在工作站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将得到——破解,我们期望工作站科技人员能为端砚产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三)全面、协调发展端砚特色文化 以科学发展观理念弘扬端砚特色文化,还应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去考虑。实施“端砚——文化——旅游三结合工程”,是实施文化经济战略的主要体现。以端砚为载体,发展、挖掘肇庆的历史文化,以端砚业推进旅游业,以旅游业带旺端砚业。充分利用端砚的名牌效应,推进其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发挥端砚文化的产业效应和文化价值,建成中国端砚文化旅游基地和端砚文化产品开发、研究、制作、收藏、交流的文化中心。三结合工程能否顺利实施,人是其中一重要因素。砚文化旅游专线的成功规划和设计,需要有知识渊博,对端砚文化,旅游文化有深刻了解的设计人才;需要有吸引游客眼球的景物,也需要有吸引游客的生动讲解词,以及熟悉砚文化,熟悉各旅游点的讲解员。在每一个旅游景点里从事各项工作的人员,均应提高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比如端砚文化村。游客到了端砚文化村,任何一位村民随时都有可能成为讲解员,回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砚工除了参加端砚基础理论知识培训,还应不断提高设计创作、雕刻艺术水平;其他村民也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提高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推动下,我市将抓住国家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在《肇庆市端砚业发展纲要》的基础上,对砚石资源保护,文化、旅游、经济融合、端砚人才培养等高要求、高起点科学规划,切实解决端砚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致力擦亮“中国砚都”和“岭南十大文化名片”的品牌 。端砚文化发展将带来更强劲的动力,“中国砚都”的前景必将更加美好。
(作者系肇庆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端州区史志办原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