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新祥,现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书画产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砚文化研究基地特骋导师、肇庆市端砚协会副会长、肇庆市博物馆古端砚鉴定专家、肇庆市技术标准评审专家端砚专业委员会专家、肇庆市端砚文化理论专家。 1975年高中毕业后,柳新祥在苏北家乡从师学习木雕、石雕工艺,1978年被北京一家大型国营企业骋请,专业从事我国历代古砚、名人砚、“御用砚”的修复、仿制以及古砚的研究工作;1983年作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到肇庆市一家端砚企业从事端砚设计及仿古砚的制作;1994年创办肇庆市新利端砚厂。 来肇庆三十年,柳新祥以肇庆为家,以端砚为业,全身心投入制砚艺术研究和创作中,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制砚技术特长和对古砚的理论研究,把掌握到的我国宫廷砚雕技艺和江浙地区传统制砚艺术流派(俗称海派),通过探索、锤炼巧妙地融入到岭南砚雕艺术中,形成自成一体的砚雕艺术风格,作品题材新颖,构思独特巧妙,雕工精致典雅,既有传统砚雕韵味,又有创新和时代气息。端砚作品《千禧迎春砚》、《龙啸九天砚》、《畅叙幽情砚》等在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评比大赛中荣获金银奖50多个;《一生富贵》、《封侯图砚》、《玉蝉鸣香砚》等一系列作品已被录入“和谐中国—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邮票卡纪念珍藏册”;《中华圣贤经砚》、《披云楼胜景砚》、《鸟巢砚》、《花开富贵砚》、《中华盛世•中国馆砚》等金奖作品分别被北京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广东省博物馆、肇庆市博物馆等永久收藏。 柳新祥不断深入探索研究中国砚文化理论,在国家、省、市级权威性报刊及网络媒体上发表了《浅论端砚石眼的艺术美》、《赏砚情趣》、《追眼的乐趣》、《解读古砚艺术》、《端砚设计创作艺术要点略谈》等砚文化研讨文章100多篇,撰写出版了中国名砚系列《端砚》、《中国砚台收藏问答》等书籍。为了弘扬祖国传统砚文化,传承端砚制作技艺,培养更多的制砚技术人才,几十年来他把自己的制砚技术以手把手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定期为工厂、肇庆美术学院学生举办端砚知识讲座,培养出一大批端砚设计制作技术人才,在同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为砚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柳新祥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并搜集砚创作理论相关资料进行设计创作,采用新砚石新材料,新工艺大胆创新开发出一大批符合收藏者爱好者现代人审美要求的新作品,降低了制作成本,开创了砚雕艺术的新思路,节约了大量宝贵的砚石资源,提升了端砚的国宝价值。 柳新祥还把端砚作品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出一部以清乾隆时期端州砚工艰辛开坑采石及雕制“龙腾盛世砚”为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砚之魂》,作品充分展示纯朴、睿智的肇庆端砚人精湛技艺和勤劳勇敢、智慧的艰难生活场景,从多个角度弘扬端砚文化和推介肇庆美丽山水风光。该剧本已获广电总局审批,并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柳新祥积极引资2000多万元。投资拍摄。 柳新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不忘记回馈社会,他积极组织参与各项公益活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积极组织本厂职工、亲属、学生及通宵赶制端砚作品拍卖,为灾区人民筹集善款,将作品赈灾义卖,所有款项5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把自己购买收藏的我国历代古砚和创作的端砚精品以及出版的端砚方面书籍无偿捐给省、市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等单位;自筹资金100多万与9位中国的制砚大师创办“十研堂”制砚艺术馆,免费让广大市民、游客参观,大力推广宣传端砚文化,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表彰。
《仿清·三足祥龙》砚 《四足兽面纹》砚 《中华盛世-中国馆》砚 |